门诊时间(无节假日)0:00 - 24:00

无障碍浏览 | 手机网站 | OA入口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医院动态
脚踏三省清贫坚守彰显医者仁心――记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乡村医生 潘昌荷
字体【 】     编辑日期:2015-09-07     来源:赣州市中医院     阅读次数:次     保护视力色: 

脚踏三省

清贫坚守彰显医者仁心

――记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乡村医生  潘昌荷

□廖钟汤 记者李美霞  文/图

    从寻乌县城往东57公里,有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福中村,宁静地坐落于群山之中。这是一个位于赣粤闽三省交界处的小山村,素有“一脚踏三省”的说法,辖区面积10.03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仅224户934人。

    大山无言、岁月安然。40年前,一个背着药箱的年轻身影出现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,扛起了守护村民健康的重任;40年后,乡间小道变成了硬化公路,振兴发展的东风滋润了大山,年轻的医生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华正茂,却依然日复一日地背起药箱,翻山越岭走向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――这便是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乡村医生潘昌荷。

    近日,记者一行走进了福中村,踏着潘昌荷艰辛的行医足迹,寻访了福中村及邻近省份的村民,聆听了潘昌荷40年清贫守护村民健康的动人故事。

    A

    孤独坚守难离乡村亲情

    炎热的夏日,一阵汽车的轰鸣,打破了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的宁静,记者踏上了潘昌荷坚守了40年的小山村。

    记者一行的到来,让家住福中村的77岁农民潘其荣一家深感意外,淳朴的村民以为这是潘昌荷离开山村的征兆,竟在记者面前哭了起来:“潘医生要是走了,以后看病可怎么办?”经记者再三解释,潘其荣才显释然,跟记者说起了潘昌荷的故事。

    “不论三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,只要我们有需要请他上门看病,他都会来,而且不收出诊费。”在福中村,如潘其荣一般,许多农民同样享受着潘昌荷细致的医疗服务。

    从潘其荣家中出来,记者一行得知,潘昌荷正赶往70岁的村民潘其和家中,为其上药。潘其和患肺气肿好多年了,前些天又不小心在卧室摔断了左手前臂,因行动不便,请潘昌荷上门为其上药。记者看到,瘦弱的潘其和躺在床上,连说话都很困难,但了解记者来意后,他还是抬起右手竖起大拇指,吃力地说:“潘医生是好人。”

    “这几年,父亲的病情反反复复,前段时间住院回来,潘医生就马上到家里来看望他。从1995年患上肺气肿后,潘医生照顾父亲20年,病情危急时,他把父亲护送到上级医院;病情平稳时,他随叫随到,打针开药,却从不收出诊费、护送费。家里困难的时候,我们还欠过他医药费,他却从没跟我们催过账。”采访中,潘其和的儿子潘向阳告诉记者,在村民们眼里,潘医生不仅是医生,更是亲人,多年来,潘昌荷已成为村民们心里坚强的依靠,只要有他在,看病就不难。

    年近六旬的潘昌荷告诉记者,1975年从医后,他便一直坚守在乡村。作为村里唯一的乡村医生,即使山路难行、收入微薄,他始终守在村民身边,为村民解除病痛。

    B

    脚踏三省造福一方百姓

    福中村位于赣粤闽三省交界。这样的地缘关系,让潘昌荷的医疗服务也辐射到了福建、广东等周边地区。

    “我们村里的乡村医生70多岁了,眼睛又不好,现在已经不出诊了,晚上也不看病。幸好有潘医生,虽然跨了省,但我们有什么不舒服,只要一个电话,潘医生就一定上门服务。现在,邻近几个村的村民也请他看病。潘医生是个好医生,山高路远的,从不说累,而且从不收出诊费,看病也很便宜。”在福建省武平县民主乡坪畲村芦兰地村民小组,46岁的何国栋告诉记者,去年他母亲被确诊为尿毒症,经常请潘医生上门看病,他给老人治疗,最贵的一次只收了50多元。

    潘昌荷所在的福中村及周边地区地域广阔,村民居住分散,有时候为了看一个病人,潘昌荷要骑着摩托车走上大半天,但他不辞辛苦,只要病人有要求,便跋山涉水来到病人身边。

    “要不是潘医生及时帮忙,我父亲的病真是不堪设想。”近日,在广东省平远县差干镇,种养户潘春阳告诉记者,今年3月的一个凌晨,他父亲突发脑梗栓,不知所措的他拨通了潘医生的电话,没想到潘医生立即赶到家中,并把他父亲护送到福建省武平县人民医院抢救,等父亲安顿好后,潘医生连护送费和出诊费都没有收,便默然离开。

    在福建省武平县民主乡坪畲村中书村民小组,59岁的何方远告诉记者,他曾因骑摩托车不慎摔倒导致左腿骨折,便致电请潘医生前来看诊。尽管山高路远,潘昌荷却丝毫没有推脱,连续6天骑着摩托车到他家里为他治疗。“山里的路不好走,潘医生的摩托车坏了好几次,修车都花掉了300多元,但6天时间才收我120多元。潘医生是老实人,给我们这些老百姓做亏本生意,他也从来不计较。”说起潘昌荷,何方远眼里充满感激。

    由于服务好,看病便宜,如今,福建、广东等周边省的农民都爱找潘昌荷看病。如今,哪怕是离家20多公里外的深山,也留下了潘昌荷出诊的足迹。

C

    清贫从医牵挂困难群众

    近年来,振兴发展的东风吹拂着赣南大地,让偏僻的小山村福中村也享受到了党的政策滋润。走访福中村,记者发现,不少村民已经告别了以往的土坯房,住上了红砖房,而潘昌荷一家,却依然住在破旧的土坯房中。潘昌荷说,他们家有3间房子是1980年盖的,有一间是2004年花费4000元建起来的,现在他们一家都住在3间老房子里,唯一的砖房被拿来供村民们看病打针开药。他还专门留出一个房间,给当天看完病没办法赶回家的病人住。

    简陋的茶几、木制沙发、老旧的电视柜,板凳上的油漆脱落得异常斑驳,这便是潘昌荷所有的“家当”。“建房的时候,不少村民都自发来帮忙,我除了购买建材和运费,基本没再出什么钱。我很感谢村民们对我的帮助,所以我把这个房间拿出来给大家看病,自己住的地方简陋一些也没关系,习惯了。”住着破旧的房子,背负着家人的埋怨,清贫的潘昌荷依然坚持把最好的房子用作卫生室给村民看病。

    “当初嫁给他,就是想着医生可以不用下田耕种。没想到,他当了一辈子穷医生,我下了一辈子的田。”说起从医的潘昌荷,妻子忍不住掉泪,她说,潘昌荷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,村里人得小病他守着、得大病他陪着,家里的农活和家务,都由她一个人包揽了。

    在潘昌荷家里,记者看到了一叠厚厚的账本,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欠账。“在别的地方看病,是先收钱再开药。在潘医生这里,从来都是先看病再收钱,我们没钱就欠着,他照样用心看病,也从来不催我们还钱。”在村里,不少村民说起潘医生,都是满满的感恩。

    村民们困难,潘昌荷也并不宽裕。1994年,因村民欠账太多,潘昌荷欠了福建省武平县医药公司500多元药品费,再没有钱购买药品了,只好关闭药房。此间,潘昌荷一边免费给病人开处方治病,一边做点小生意赚钱,来还医药公司的药品费,直到1995年他才还清药款,并在岳父的支持下重新经营药房。

    在潘昌荷的卫生室,记者看到,他看病还是依靠温度计、血压计、听诊器“老三样”,医术却得到周边村民的一致认可。

    “我行医这么多年,一直坚持命比钱重要的准则,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,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治病,一般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。”潘昌荷还告诉记者,在村里这么多年了,他对村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,“哪家老人有慢性病,哪些人对药物过敏,我心里都很清楚,所以用药精准,不用花太多钱,就能把病治好。”

    “快60了,我最担心的是后继无人。乡村医生不容易,村民更不容易,只要还能动,我就会守在他们身边。”说着40年的行医历程,潘昌荷静静地看着远方,连绵的群山在眼前起伏,他牵挂的始终是村里的人们。

Copyright(c) All Rights Reserved